最近新聞經常報導校園的霸凌事件,一件一件的新聞讓大人人看了不禁會問:「這些少年的怎麼了?學校又為這些事會一件又一件被舉發開來呢?」以下為筆者從事多年來的青少年諮商經驗對霸凌事件的剖析,並學校師長能做何有效的介入。
「你這個『大白目』,走開啦!」
「你很煩哦,你欠扁啊?!」
在班級中,常聽到人際問題的事;全班排斥某位同學,或某位同學被班上同學欺負(或稱作「公幹」)。被排斥的同學,問題輕微一點的就是他常沉默寡言,不主動和同學交往,同學也不會主動的理會他,在班上經常獨來獨往;問題嚴重一點的是他和全班形成對立的關係,他被同學抱怨經常會干擾同學,做一些使同學不悅的事,同學會群集起來攻擊他,包括可能出現的是直接的暴力語言、肢體攻擊、間接暗中的傷害等等方式。
筆者在從事多年的諮商輔導經驗中,經常聽到國中的青少年學生告訴我,他們班上出現的人際問題,這些問題層出不窮。「遭排擠」或「欺負」顯然已不是新出爐問題,但是在校園、在班級中未獲重視和缺乏良好的解決策略。更糟糕的是,有時是在師長的忽略下,此問題日益加深,最後對雙方或其中一方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傷害;或是,在不當的處理後,不但不能停止雙方的衝突,並且相反的,讓雙方關係的裂痕越來越大。

青少年活在人際壓力鍋中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同儕互動關係,能促進心理健康並且有助於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同儕的互動關係,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能有機會去學習瞭解別人的看法,去學習區分自己和別人看法的不同,進而能加以欣賞接納別人的看法,這在發展心理學稱作為「社會化觀點取替」,所以同儕間的接觸與互動是有助於社交能力的發展,這是在家庭關係中無法取代的。而特別是在青少年階段,與同儕的相處時間又比和父母或手足來得多,所形成的壓力也更為強大;不順從多數同儕所提議的事,則可能就要承受被看成「你和我們不一樣」;更糟的是,被當成「討厭鬼」的種種壓力。
因此,我們知道青少年比兒童或成人更在意自己的人際關係,人際不好或遭排斥的青少年更是活在難耐的壓力鍋中,甚至嚴重者會產生「情緒困擾」或「憂鬱症」的問題。究竟班級中解決不了、糾纏不清的人際衝突是如何造成的呢?一個銅板是拍不響的,起碼要有兩個以上的銅板才能拍出響聲,銅板越多,響聲越大。

誰是人際的殺手?
被排擠的同學常是人際問題中的矛頭,無可否認的,遭排擠的同學時常使用了不當的人際技巧,因而使同儕難以接受;他們可能是愛搗亂、不合作、批評同儕團體的活動,並表現出非常低度的利他行為、經常以自我為中心。這些被排擠的同學中,有許多極可能是特殊的學生,如過動兒、資優生、自閉症患者、情緒困擾者(有創傷的依附經驗)、學習成就低落學生等。
再者,排擠同學的學生,他們對以上所說被排擠的同學有極強烈的不滿情緒,甚至會對該學生施以報復行為,他們往往對被排擠的同學有罪不可赥、罪該萬死的想法。他們會群集其他同儕,以暗中或直接的方式對被排擠的同學施以報復行為。
其他還有一些中間學生,雖然比較起來,並沒有對被排擠的同學有極大的憤怒情緒,但基於對勢力較大團體的認同,以避免被歸為「特殊份子」,從此在班上難有立足之地,他們還是較可能選擇與班上多數同學的想法聯盟。
然而,糾纏不清的人際衝突問題不僅只是學生之間的事而已!其實老師的角色,在這場人際的鬥爭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份量,他可以是很好的阻斷劑,使同儕之間的衝突化解,並學習著和諧相處。然而,他也可能是催化劑,使同儕之間的戰火不斷漫延。「壓制」、「忽略」的作法就有如是催化劑了。因為在「壓制」之下,就是把雙方各罵一頓,然後警告雙方,最後同儕之間的情緒和衝突,不但不減,反而往往還從表面的衝突轉為暗中的鬥爭。受筆者諮商的學生曾經告訴我,「同學欺負的事遠超過老師眼睛所看到,耳朵所聽到的」。再者他說,當老師責問時,被排擠的同學往往處於弱勢,論口才、論勢力、論思考清析度,都遠遠輸給欺負人的同學。而「忽略」的作法就更不用說了,忽略問題往往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甚至弱者到最後來個大反撲,自傷或傷人。
如果,在這場鬥爭中,又再加入某方或某幾方的家長進來用「情緒化」而非「理性」的方式處理,這場鬥爭勢必兩敗俱傷了!

有效的介入~「班級輔導」的設施
綜合以上幾個因素看來,班級中擾人的人際問題不是這麼簡單的可以將責任推給任何一方。然而,衝突的本質原是「中性」的,也就是如果學生、老師、家長能理性適宜的面對這個問題,最後獲益最大的就是鬥爭中的雙方學生了,因為他們可以從良好的衝突處理中,去學習到正確的價值觀、人際相處的技巧、情緒的管理等等。
處理班級中的人際衝突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班級輔導」,必要時搭配針對特殊學生及情緒強烈的學生做「個別諮商」。班級輔導的領導者可能是導師,也可能是諮商心理專業人員。班級輔導的目標和做法為:
1.透過班級輔導,協助每位同學可以在接納的環境中,說出他們的不滿情緒或委屈,以疏導負面情緒的累積,並能學習去傾聽別人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2.在班級輔導中,帶領者也可以協助學生認識跟自己成長背景、個性、能力等不同的同學,並且進一步的教導他們學習如何和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
前面所提,經常被班上同學「公幹」的學生,可能是在小學時就被診斷出是特殊生,或在小學時也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在進入國中後,若透過班級輔導,提早(約開學一兩個星期後)讓同學瞭解該生的特殊情形,也能緩和同學漸漸對他產生的敵意。要特別提醒的是,這麼做不等於是在為該學生貼上任何標籤,反而是正面去協助同學瞭解和接納這些特殊的學生,所以帶領者的正面態度和正面想法是絕對重要的關鍵。
3.在班級輔導中,可以將衝突的事件還原,然後讓同學各自表述,接著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他們能選擇及練習更好的問題解決策略。
4.若「班級輔導」搭配「個別諮商」同時進行,會有更好的效果。在個別諮商中,協助特殊的學生或情緒強烈的學生,去探索內在較深層的問題,此問題可能和成長經驗有關,接著進一步的去引導他學習處理受傷的經驗和情緒。
一兩次的班級輔導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長期」的班級輔導絕對是有效的,而且能帶來學生無論是在價值觀、人際互動及個人成長上有明顯的幫助。

每個青少年都期待能找到相投的「麻吉」,在尋覓的過程中,難免會焦慮、會失落、會衝突,當他們在投入這樣重大的任務時,讓我們能適時適宜的協助他們走過這過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