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個人的看法裡,孩子個人、家庭、學校乃是一個重要的三角關係。當一個孩子發生任何問題時,我們該問的問題是什麼?

 「家長怎麼沒有好好管教小孩?」

 「老師是不是只在針對我的孩子,老是在數落我的孩子?」

 「這小孩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其他小孩都可以做到,只有他不行。」

 是以上這樣的問話嗎?如果是,前面說的三角關係肯定呈現的是一個緊張的關係,甚至可能是對立的關係,以致後來孩子的問題會難於處理。

 什麼樣的問題是個好問題,或好回應。以下我來舉幾個例子,這是我最近受邀到花蓮某小學的一場教師研習會擔任講員,講述兒童的情緒關懷~輔導知能與實務,在會中所聽到老師們的分享,這是一場很棒的研習會,因為老師們投入的學習態度,且我感受到老師不只對一般學生關懷,甚至在面對給老師帶來極多困擾的學生時,老師仍舊是持正向的態度。

 一。老師要求教師節到了,請同學畫一張老師的畫像。某同學(有對立性反抗的學生)在紙上則畫了近兩公分大的老師,老師看到了,請該生畫大一些,該生的反應態度是抗拒的,接著老師說:「我知道你畫得很好,可是我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之後,老師在堅持且又正向的態度和該生對話,該生最後將原來的畫作做了修正,且能符合老師的要求。

 二。某位高年級的同學常常對老師有對立的態度,服從性很低,老師有一天對該生說:「老師從今天開始,不會把你當年紀比老師小的小孩看待,老師會把你當和老師同輩的同學看,因為老師知道你長大了,也是個懂事講理的人。Bingo!這位老師說對了,對立性的孩子會對立往往是過去和大人有許多相處不愉快的經驗,所以對大人會產生負面的刻板印象,如:你們只會要求我、你們都不瞭解我、你們只會說一套做一套----,然而把他當同輩看,不正突破了這位孩子長期以來對大人的刻板印象嗎?!

 三。一位低年級的孩子,常常說謊,老師為這孩子傷透腦筋,老師希望讓家長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形,也希望能和家長一起合作協助孩子。老師一天對家長說:「小孩他會在爸爸面前說一套,在老師面前說另一套,孩子都沒有在我們面前說出真話,其實這孩子是個貼心的孩子,他對爸爸貼心,他對老師也貼心,所以他只告訴我們我們想聽的話。」爸爸聽了後,猛點頭,非常同意老師的話,老師不只取得了和家長的合作,而且對孩子的說謊負向行為轉化為正向的看法:「其實他是貼心的孩子。」這樣才能幫助這說謊的孩子找出「支持」他說謊的原因,找出他真正的「需要」為何,和一般只看「問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