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北京奧運中誕生了一名令全心界人驚嘆及喝采的八面金牌~菲爾普斯。在報導新聞中也提到菲爾普斯是過動兒,他是如何成功----

  1164558469.jpg 

本圖取自美國"TIMES"雜誌介紹

他,如今,是許多過動兒的典範,也是許多過動兒家長的希望。因為如此,我對菲爾普斯成長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十分的有興趣,開始收集相關的採訪。菲爾普斯的成長故事也像許多過動兒和家長有不少的艱辛:被人嘲笑(因為他的大耳朵、長手臂以及口吃)、從幼兒園開始,教過他的老師就經常對其家長抱怨說:「他不能安靜地坐著、不能集中注意力----等。」九歲時,菲爾普斯被診斷出患了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接著接受醫生建議:終生接受藥物治療。 但是,兩年後,他不再服藥了!他媽媽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有一天,離開泳池後,菲爾普斯告訴我,『媽媽,我再也不想吃藥了,我的朋友們都沒有吃,我能自己解決』。」從此,菲爾普斯就沒再服藥了。就在同年,他被一名游泳教練,鮑曼,發現了他隱藏在深處的游泳基因,於是,開始讓這顆「游泳基因」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他每週在泳池游10萬米,一週7天不間斷,甚至包括聖誕節----


 

菲爾普斯在九歲時,說出:「 媽媽,我再也不想吃藥了,我的朋友們都沒有吃,我能自己解決!」這是在什麼情況下菲爾普斯要如此說?吃藥、不吃藥對他而言,有著什麼不同的意義?

吃藥的暗示=「病人」

有一天,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來到諮商所,因為先前他在諮商所外參加過我們老師帶領的ADHD團體,而他第一次來到時,他非常興奮的走過來看著我們說:「你還記得我嗎?我是你之前的病人!」當下,我心中是心疼這男孩。從來,我沒有將他視為病人,在我們之間是老師和學生的稱呼,但是因為吃了好幾年的藥物後,他視自己為「病人」。


 

根據近期的親子天下雜誌的調查,將近九五﹪的中小學老師認為學生專注力不足,許多父母對此也議題充滿疑惑與困擾。以下的劇本經常上演著:「孩子上課不專心、動來動去,課業拖拖拉拉,忘東忘西,且有衝動的行為,因此老師懷疑是ADHD,要求家長帶孩子就醫。父母忐忑不安地帶孩子去醫院,醫生診斷為ADHD,開始服用興奮劑的藥物。同學開始說他是個過動兒...,甚至說他有「神經病。」 對於這個命名、使用藥物協助有專注力困擾的孩子,事實上引發了更大的問題,許多孩子被標籤為「病人」後,自我概念遭到嚴重的打擊!菲爾普斯如此勇敢的說,他不要是病人,他就是要和大家一樣是正常的孩子。


 

藥物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此外,當「不專心」被認定為疾病,用藥就變成非常合理,往往忽略了不專心背後的心理意涵,例如:孩子的性向、學習模式、情緒問題、特質傾向、適應問題.等。在本諮商所所累積的的實務經驗中,我們發現,我們並不反對藥物的使用,然而藥物的濫用是我們反對的,而且如果除藥物之外,若還有另外的選擇,如學習模式的調整、父母老師的效能提升,父母老師----等,為何不先選擇自然方式的介入,而要選擇藥物的介入呢?就如菲爾普斯,他媽媽將菲爾普斯的成續放一邊,但是全力提供一個游泳的環境給他的兒子,或是將功課量調整,或作業的方式調整,因為過動兒常常不喜歡寫字,所以寫功課經常是他們的惡夢。有許多創造性的方法是可以老師和家長一起來合作和腦力激盪想出來的,這樣的教育方式不才是真正儒家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嗎?


 

過動的另類觀點~「特質論」?

關於特質的觀點,本所心理諮商督導有完整的論述(見引用賴聖洋心理師一文:獵人!世界文明的英雄!)。

一個大學的女生最近來見我,第一次會面時,就發現她身上有獵人的特質,而她的學習生涯是極為艱辛,就好像獵人來到農夫社會上學做事一樣,如此的辛苦。在談及過去小學、國中、高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時,其中,她提到在國中時,輔導室有找她去輔導,曾經她記得,老師說她十分的不專心,且建議她要去吃藥,她當時聽見老師說的藥是「聰明藥」,吃了會變聰明。當時,她拒絕了!我問她為什麼要拒絕,她說:「吃了藥的我就不是我了!」確實!獵人吃了藥就要變農夫了!如果,菲爾普斯就繼續吃藥,可能他就會上課安靜、不干擾、好好寫功課、考試----是老師眼中能接受的學生,隨之要求他做和農夫同樣的事,這樣,我們今天會不會就少了一條八面金牌的飛魚呢?!  

推薦書藉:「浮萍男孩」 

 

Adrift Boy

有關所謂的專注力過動的很多問題乃是有待我們去釐清的,例如:專注力是生理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問題?是病理還是特質?是適應不良還是不專心?是專注力現象還是專注力疾病?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是孩子改變還是環境改變? 「專注力困擾」被誤診與混淆為ADHD的比例為何?ADHD如何能更嚴謹的診斷與用藥?


最近遠流出版了一本書,叫「浮萍男孩」,作者Leonard Sax從學校的改變、電玩遊戲、藥物、內分泌干擾物質、典範,開啟ADHD不同的觀點。相對於以神經心理學、疾病、藥物的觀點,Leonard Sax用更整合的模式,就是生理-心理-社會模式,也就是多元化的生態觀點來看過動專注力的問題,其中也有許多的記述和實証來討論ADHD常用的興奮劑藥物。本人相當推薦這一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