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2  

小瑾媽媽皺著眉頭說:「暑假開始,我和小瑾的衝突愈來愈多,小瑾幾乎像是變了一個人,小學時她是人見人愛的孩子,我們覺得她像是天使派來我們家的,但現在她足不出戶;家庭旅遊她勉強去了,但整個旅程我們都在看她臉色……。」

窩在房間、不理人…小瑾變了?
現在的小瑾在媽媽眼中是一個冷漠、易怒,而且想法有些偏執、灰暗的青少女:「我很難過我失去了以前可愛貼心的女兒,這就是所謂的叛逆期嗎?她窩在像狗窩的房間裡,不是對著那一台電腦玩遊戲、看動漫,就是手上拿著小說、漫畫,連吃飯都要在房間吃,我們若是進去她房間,一定會被她趕出來。」
是叛逆嗎?我問媽媽:「她把你們趕出來,是認為你們一靠近她,就可能會念她、或者數落她,對嗎?」

黏著電腦、迷動漫…媽媽好苦惱
媽媽點點頭,說:「我想是這樣沒錯,我們覺得她看的小說漫畫,都很無聊、沒營養,我們寧可她出去走走、運動,但這些話我們已經說了很多,也知道說再多也無用,反而會增加衝突。」
我說:「小瑾媽媽,選擇停止說這些話是明智之舉。有些孩子喜歡動漫類的東西,甚至會參加角色扮演的活動,像cosplay;他們的時間、金錢大部分都投資在這類的事物上。這好比有些人喜歡追星,喜歡模仿偶像的裝扮。孩子不只把這些事當作興趣,而且會去認同,包括裝扮、語言、行為,甚至是價值觀。」
媽媽聽後,說:「唉!想想我年輕時也有喜歡的偶像,可是不記得是長大後的哪一天,就再也沒有把他當一回事了,是不是該這樣想呢?」
我說:「就是這樣。青少年很需要有認同感,目的就是要找到他們自己,我們在旁扮演一個陪伴者的角色,隨時能和她討論她的發現、她的想法,過程中要能忍受她可能不太成熟的想法。我和小瑾談一談,如果發現你們可以做些什麼,我會告訴你們。」

爸媽沮喪、孩子煩…兩代都難受
下一次我見到了小瑾。談吐裝扮和漫畫中的人物有些相似:兩旁長髮半遮住雙頰,說話溫和帶有氣音。我先開了一個頭後,小瑾隨著也侃侃而談:「小瑾,上一次我和媽媽談過一次,她很苦惱的是:她不知該如何和你溝通,她感覺你上國中後個性行為慢慢變了,和小學比較,好像是不同的人。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
小瑾聳聳肩:「有嗎?我有不一樣嗎?我不覺得。我倒覺得爸媽都很煩,老是念我,他們希望我多往外跑、多運動、少玩電腦、少看漫畫,他們當然還希望我成績變好,所以我現在希望成績能提升起來,看他們能不能就此閉嘴。」
我驚訝的口氣說:「所以……你可以把時間分配好,什麼時候玩電腦看漫畫,什麼時候複習功課?」
小瑾說:「我儘量做到。但是,看動漫的時間確實是我最快樂的時間,看漫畫也是。我反倒不認為和同學聊天是快樂的事,因為他們聊的都不是動漫的話題,所以沒有朋友也無所謂。」

死亡筆記本+初音…話匣子開了
小瑾因為深愛動漫,因而選擇朋友的條件是興趣相同,所以一旦能和小瑾以興趣作聯結,則被她視為是好友,我好奇地問小瑾:「你喜歡那一類漫畫,喜歡聽『初音』的歌嗎?聽說將來不久會來台灣開演唱會喔。」
談到動漫、虛擬歌手,小瑾猛點頭、眼神都發亮了:「我喜歡初音啊!也喜歡看黑暗、懸疑、科幻類的漫畫,其實漫畫的內容是有哲理的,也可以探討人性,像《死亡筆記本》,可是我爸媽就非常反對,他們沒看過、不懂,就亂說是殺人邪惡、仇恨暴力,說是對身心有害。更何況我看了之後,不可能去殺人啊!」
我進一步問小瑾:「他們可能光看書名就下了判斷,也有一些人只是看看而已,當作消遣,但是你不只看,還深入探討。你可以分享你最近最有心得的動漫嗎?」
小瑾想了一下,開始分享她的心得……。往後多次,小瑾經常和我分享討論動漫的世界。有一次,我和小瑾分享了一本書:「小瑾,這本書是我另一個喜歡動漫的學生借我看的書,因為有一次我問了她一個問題:『動漫世界中有那一個角色喜歡戴口罩?』她直接回答我:『沒有!這是一種中二病?我有這本書,可以借你看。』
這一本書的書名就叫『中二病』。」
我和小瑾共同翻閱這本書,我們開始自嘲自己也有「中二病」裡所述的現象,小瑾說:「我多少也有一些中二病。」

全家單騎、走戶外…找回親密感
再一次和小瑾父母談話時,媽媽說:「上星期我們全家去戶外騎單車,小瑾表現回到像以前那樣的開朗、活潑,那一次的相處很愉快,只是一回家,她還是多半窩在房間裡。最近我和她借了一本小說來看,當我開口向她借書時,我看到她在偷笑……。」
我回應:「這真是太好了!你繼續好奇了解她的世界,她也會漸漸地願意多靠近你們一點。」

*註:所謂的「中二病」源自日本的名詞,意思是指「國中二年級男孩容易產生的不成熟行動與想法」,後成為網路俗語,多半用於指稱「為了尋求外界認同,無意義地捏造自我特色」、「否定他人及社會以保護脆弱的自己」這種傾向的人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