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

《本篇文整理自105/4/14,新獵人本色廣播節目,主持人:莫茲婷 心理師,受訪來賓:趙舒禾心理師,文字整理:李書儀》

要把一個孩子養到大,父母親承受的壓力與煎熬其實是非常沈重的,看看父母可以做些什麼,除了愛孩子之外可以愛自己。今天邀請到趙舒禾心理師【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格瑞思心理諮商所心理師】一起與您來談談「父母自我照顧的心靈處方」。

 

舒禾心理師會不會認為,夫妻之間面對孩子的議題,會有不同的反應?

夫妻之間來自於不同的家庭背景,原生家庭的文化不同,對於孩子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最常聽到的是,假設一方比較關切,另一方就會說:你擔心過頭,這樣小孩會長不大,過度擔心才會越來越嚴重,擔心的這一方會說:因為不是你要面對學校老師,現在是我需要被老師說,哪裡沒有做好。

不只在夫妻之間,所有接觸過的父母,也都不一樣。

 

家長各種形色的焦慮,有個共同的焦慮,就是在成長中,形塑出來跟外界互動的模式,這模式從,我一出生就是人家的小孩,我要長大就要不斷地問,我是ok的嗎?我是好的嗎?我這樣做你是不是就不會翻白眼?嫌棄我?會一直仰頭看著父母,一路成長變成成人。所以當他變成父母時,就用這樣的模式來帶他的小孩,但這樣的心理位置是我是別人的小孩的位置,我必須要看別人的標準,要看著社會的標準,放我一馬、認可了,才覺得自己是過關的。從我是不是ok的孩子,到我是不是一個ok的父母,反覆用這樣的心態與焦慮,去當父母。有時會把外在標準內化在裡面,不知道要去調節他,會變成無限上綱的自我要求,隨時都很緊張在檢視自己。

 

也會有父母反應,自己很愛孩子,為何卻在教養過程中充滿困難與焦慮?很有可能在養育過程中,眼睛一直在用焦慮與擔心的模式,孩子感受不到愛,只承接到恐懼與焦慮,覺得自己是不是沒做好不稱職,就一直罵自己,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閱讀到此,若心中有波動出現的話,是很好的,表示你已經慢慢覺察到了:從小的時候怎麼成長上來的自動化反應模式,能夠停下來去檢視他,開始踏出第一步去探索,看我們可以做什麼?這是一個新的契機的產生。

 

我們是用自己出生的時候就是別人的孩子,這樣的一種成長經驗,成為現在的你,而你用這樣的一種心理位置,去成為你孩子的父母,用這個方式在帶你的小孩,可是在做的過程中,有這麼多的困難。回想自己小的時候,遇到這些困難時,是希望怎麼被對待的?舉例:考試沒考好,成績單要帶回家給父母親看時。當你很認真帶小孩,親戚朋友隨便一句話,你怎麼可以這樣做?你應該那樣做。以這樣的例子來說,現在長大的你,被誤解了,你內心出現的感受,如果同樣是孩子時候的你,你被誤解了,那個時候你會希望父母親怎麼對待你?

 

先問問心裡面小時候的你,希望怎麼被對待?然後,你要那樣去對你心裡面小時候的那個你,先當自己的父母,重新去養育自己。方式就是,以前希望父母怎麼對你,你現在就是自己的父母,就要這樣對待自己。當你被質疑了,這時候先問問看自己,內心需要什麼?例如怕出錯?焦慮自己要正確?問問心裡小孩,現在在擔心什麼?也許心裡小孩渴望聽到:不要怕,我們一起來嘗試看看,鼓起勇氣,一起試著往前走。就這樣的來對待內心的孩子,可以是一個傾聽、支持、安慰的角色。願意去理解現在的難處,聽聽內心的小孩內心渴望什麼,當你願意這樣對待自己時,那才是真正愛自己、自我照顧。

 

有沒有更具體的訊息,讓聽眾朋友了解壓力的訊息,可以怎麼去照顧他的壓力?

第一,可能會有生理上的反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胸口很悶、肩膀緊繃、口乾舌燥、皺眉頭等,第二,會有情緒反應,悶悶的,糾結的感受,說不清楚是什麼,一團的感受,這就是在告訴你,你需要停下來,去靠近你的心,內在小孩現在需要先照顧他。

第三,出現的念頭,內心出現的想法,像我們剛說被誤會的事情,念頭可能是“你又知道了?你有看到嗎?你幹嘛誤解我?”當內心出現這樣的想法時,就要想為什麼我內心的小孩需要講這些話?他會講這些話,他需要的是什麼?這時候要趕快當自己的父母,去聆聽內在小孩,因為這就是你小時候一直需要,卻沒有被得到的。

 

能不能給父母親一些,你覺得很重要的話?

恐懼沒辦法替代恐懼,只有當愛流進來的時候,力量才會出來,你的愛才能得到釋放。當你真的很愛你的孩子,很希望他們健康快樂的長大,你會發現逃不掉的一個前提是,你得先愛你自己。最近遇到讓大家難過的社會案件,讓父母都驚慌,用最後的時間、同樣的方式,來跟各位做分享。當你不是先停下來,看看你內在的小孩需要什麼,而是讓你原本焦慮、恐懼驅策著你走在前面的時候,你做出來的行為舉止,就是會有更多的防備、警戒、焦慮,你孩子的真正安全度上升了多少呢?

 

你會發現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有一件事情,卻在過程當中,真實的發生了,就是你所有的恐懼你的孩子都承接到了,沒有感受到力量、安全和環境的掌握度,只承受了外界的恐怖與無能為力。當你那麼恐懼的時候,唯有回到內在小孩需要什麼?他可能會需要的是,說出:你是安全的,而且有爸爸媽媽在旁邊。當你能夠這樣對自己,你傳給你孩子的就是能力、信任、力量。

 

當父母的要去愛自己,是一個非常值得得到的對待,更可能去實現你要對孩子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