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

文字整理:李書儀小姐

現代的孩子,有多機會可以學很多才藝,但也會被說很空虛沒有競爭力,我們用William Damon,史丹佛教育系的教授 ,他的書作「邁向目的之路」,作為今天要探討的主題 他認為快樂不是及時行樂若從事讓人覺得很有吸引力超越自我對世界有貢獻的事情時,就是找到自己的目的,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簡單說就是聽從了內心的召喚。

 

今天邀請到的年輕人就是要聊聊他是如何找到目的之路的不是從一個直線找到,過程也是曲曲折折的但最終他找到了這個目的得到真正的快樂原來是一位對生命毫無動機、動力、方向的十七歲年輕小夥子,五年之內讀了五所高中 一路上從休學、再歷經兩年的漂泊狀態到開始去陪伴校園適應困難的孩子,成為自己的啟發與幫助,後來有機會到一家強調價值的社會企業上班,工作過程中找回自己的人生方向與目的,現在更從每天健身當中,獲得滿滿的自信與樂趣,未來朝向運動心理師發展,一起來聽聽他的精采故事分享吧

 

五年前十七歲的詠太是一個沒有目的目標的年輕人從小原來有打職棒的夢想因著手的受傷夢想就熄滅了。由於自己是體育生,成績沒有很理想,但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對自我成績要求很高,也想努力達到老師的期待,不僅心理壓力大,也時常覺得都是在為他人而活。歷經五次反覆就學又輟學,最後精疲力竭,放棄去學校求學,開始整天待在家裡的日子。

William Damon教授做了一個實驗,把人分為四類:有20%這群人知道自己要的事什麼,並投入有意義的活動,25%疏離者,沒有在尋找目的的跡象, 25%空想者,有目的有夢想,但採取很少很少行動 ,31%屬半調子,曾活要嘗試可能的目的,但對活動的意義,很少表達更深的了解。而詠太當時的狀況比較像是疏離者。

 

渾渾噩噩過了兩年,詠太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接受諮商輔導,某一次的會談當中,諮商師詢問他,既然沒有就學,何不嘗試開始工作?就這樣,詠太開始接下陪伴學校孩童的輔導工作,他的工作對象有兩位:一位是國小生,他的情況比較是情緒容易暴怒,工作內容主要再處理情緒。第二為工作對象為一為網路沉癮的國中生,工作內容為,要限制孩子玩電腦的時間。有趣的是,一位不想再進校園的詠太,開始走入校園陪伴國小孩童。一為網路沉癮的人,要去限制另一位學生網路使用的狀況!就是在這樣奇妙的機緣底下,詠太在耐心陪伴過程中發現自己從孩子們的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從前他也是這樣追求學校課業成績,把自己搞的很辛苦,但其實可以不必這麼活!從這當中,他得到了療癒與釋放。

 

在短短時間中,詠太從孩子身上的轉變,覺得找到成就感,並在持續諮商過程中,諮商師一直跟他提到”追求價值”這事情。這對詠太的想法產生很大的轉變。以前的詠太,會覺得錢賺的越多,快樂就越多,但現在會覺得多幫助人,會帶給自己更多快樂。以前的詠太,會想要從成績好,追求肯定與價值, 然而現在換為思考追求助人的快樂與成就感。

 

接著,心理諮商師成立了一間強調追求價值的社會企業,詠太進入這間公司工作。從開始聽價值,到實際去聽了解價值是什麼,也比較了企業與社會企業的不同,後來詠太慢慢也很認同這樣的價值。這也開始啟動他追求人生的不同,開始去想做什麼事是有價值的。 

 

在工作過程中,詠太看到了一個典範的故事,他的同事把學校教的理論活在生命中,聽起來很吸引人,比方說:他會用契約,讓孩子很自發性的去營隊,不是被人推著去營隊,也就是說,這位同事,想更新去營隊的經驗。這種衝擊讓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缺少理論這一塊?於是重新燃起想重新讀書的想法,並順利申請自學成功。

 

下班時間,詠太開始跟著同事去運動中心健身,幸運碰到一位教練,不藏私的把他所知道的都教授給詠太,讓詠太不斷的想要突破及超越自己,教練也給他滿滿的信心與打氣。現在健身是練到健身房所有教練都認識他,並以”第二個教練”的綽號來稱呼他。詠太認為,運動得到的收穫是,其實健身的道理跟生活沒什麼不一樣,遇到困難就想辦法突破它。就像William Damon”邁向成功之路”寫的J型曲線,不要怕在谷底,因為也只是一個過程。

 

詠太給年輕人的建議:不要害怕,心理專注的勇敢去跨出第一歩的嘗試,並且有決心的完成它,也儘可能的獲得家人的支持。

 

詠太最後推薦由台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在今年暑假舉辦的兩個夏令營活動,第一個是在7/31~8/5,主題為”艾偉爾艾薇兒之旅體驗營”, 艾偉爾艾薇兒有網路覺醒的意涵, 提倡每個人都覺醒,親近大自然,不要沉溺在3C產品中。本營會亦可以聆聽有目的的人的演講,非常精采第二個活動是在8/14~8/23的單車環島活動,比較像是體驗教育的課程,歡迎有興趣意願的人,與我們聯絡,聯絡電話:02-2325-9026。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浮萍男孩 目的
    全站熱搜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