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第一次見到小妮,就像一般國中生。她和大人的互動不多、也不主動開口談話,也許心裡想著的是:「大人會對我說什麼,我都知道,還不是那一套老話!」
因此,我主動開啟話題:「小妮,今天你會來找我,是有什麼需要,我可以協助你嗎?」
小妮回答:「沒有啊!」接著,我用很驚訝又好奇的態度,繼續追問小妮的回答:「嗯,沒有需要?所以,你會來是因為……?」
以未完成句的問題讓小妮回答:「是他們(用手指了門口外面的方向)叫我來的。」
我點點頭:「喔!我了解了,是你爸媽希望你來,所以你就來了。」小妮聽了,也點點頭。

成績不好 爸媽責怪不用功
我只好再繼續問:「你爸媽是因為你遇到了一些困擾的事,是你沒辦法解決的,或是他們沒辦法解決,所以希望你來找我。」
小妮終於多說了些:「他們覺得我功課不好吧,不愛念書。」
我接著問:「他們怎麼會認為你是不愛念書。」
小妮:「他們說我愛玩,不顧課業。可是,我明明有看書,他們卻說沒有。結果成績考不好,他們就說『看,你就是沒在用功讀書』,說我對自己不負責任之類的話。」
我說:「小妮,謝謝你告訴我這麼多想法。而且你覺得自己被爸媽看成是『不負責任』,心裡一定覺得很難過、很委屈。」
小妮感受到被同理後,漸漸的放鬆、自在:「我確實不是太愛念書,但是只要有考試,我還是會看一下,只是他們覺得我讀書的時間太少。」

「不是塊料 拿不到好成績」
我說:「我想不只你爸媽希望你成績好,其實你自己也希望有好成績,對嗎?」
小妮:「當然啊,只是我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好像再怎麼讀,都不會考好成績。」小妮說完,還大嘆了一口氣。
我說:「小妮,從過去到現在,是不是在學業方面,你得到的成功經驗並不多,且挫敗的經驗又比成功經驗還多?」
小妮搖搖頭:「我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成績還好,至少有班上前五名。可是,從五年級開始,我的成績愈來愈差。當時,為了補救我的課業,爸媽還花錢送我去補習班,但是去補習班是我最討厭的事;不只老師要求成績,未達標準會被打,還要做很多的考卷,沒做完就不能回家。到了國中,剛開始時,每天補習,但後來他們看我成績一直都沒進步,而且每況愈下,我也告訴他們補習對我沒用,最後補習也就停了,直到現在。」

完全不碰 還是會有罪惡感
聽完小妮所敘述的學習經驗,我大約了解了小妮目前對學習的感受:「小妮,你說你不愛念書,所以,當你看到書時,你會有什麼感受?當你不看書時,又有什麼感受?」
小妮:「當我逼自己看書,就覺得書本很討厭、很煩,很想把它丟掉。可是,一旦我擺爛,不去碰它時,其實我心裡很不安,有罪惡感。」
我問:「為什麼?」
小妮:「嗯…可能,心裡還是希望能多讀一點吧,如果能考好還是很爽啊。」
我說:「所以,小妮,其實你爸媽都誤會你了,你不是無所謂的態度,只是,你和學習的關係上出了一點問題。」
小妮聽我這麼說,她有些好奇:「是什麼問題?」
我說:「這問題很容易了解,就像你爸媽誤會你,而你也誤會了學習。」小妮一臉疑惑,並不了解我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不是不愛 壓力壞了求知欲
我解釋得再多一些:「當你看到課本時,你心裡的感受是討厭、是煩,那是一種很沉重的感覺,對嗎?覺得好累、讀不完,不知道到底要讀到哪時候才能休息,更慘的是,你覺得即使讀完了,也考不到好成績。」
小妮給了我一個大回饋:「沒錯!你說的完全就是我內心的想法。」
我說:「是!所以,我說你誤會了學習。學習本該很有趣,就像你小時候,是不是看到不懂的事,都會問大人:『那是什麼?』或『為什麼會這樣?』等等,你會好奇,也會自然的發問,並且知道答案之後,會很滿足。這就是學習!」
小妮:「但是,現在對學習已經沒這種feel了。」
我說:「當然,那是因為學習被某些大人汙染了,所以,現在你很少問『為什麼』,而是問『這個考試會不會考』,自然的,學習就變無趣、沉重。」

找回樂趣 不為考試而學習
小妮:「學校還是注重考試,我們還是得為考試而讀書啊。」
我說:「考試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是要了解你學了多少。為學習而學習的人,會比較知道要怎麼考試,而且有學習的feel。」
小妮似乎同意我說的,只是接下來學習過程中,她仍然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協助。
我說:「小妮,我會先讓你爸媽了解你學習遇到的困難。未來,我們再一起協助你恢復學習的胃口,找回學習的動力,有需要的話,我會引介了解學習的老師協助你。」
我跟她說:「你放心,我引介的老師,會讓你愛上學習,而不會再讓你討厭學習。」
小妮點點頭,離去前我告訴她:「小妮,你是有責任感的孩子,只是你還沒找到方法幫助自己,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