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整理自105/1/14,新獵人本色廣播節目,「親師生會客室」, 主持人:莫茲婷 心理師,受訪來賓:賴聖洋 心理師》

本節目一直秉持著關懷動態特殊的孩子、校園適應不良的孩子,今天特別製作「親師生會客室」單元,探討學生在校議題、學習落差、校園適應、特殊生親師生合作、霸凌等議題,在親師生會客室的系列中,我們將請到教育學者、心理師等,期待用專業創意合作,來為校園議題貢獻心力,讓每個孩子都找到土壤。

今天我們要談的議題為,常會聽到家長跟心理師或親友們說:老師一直建議我的孩子去看醫生去評估、吃藥,我該怎麼做呢?今天的邀請的來賓為賴聖洋心理師,來為我們談談這議題。

主持人莫老師提問:家長帶去孩子去醫院進行評估,是否很多都是透過學校老師建議的?

賴聖洋心理師表示,教學現場很容易看到家裡沒發現的問題,我們是可以用積極的方式去看待這件事情。

當學校老師拍影片證明孩子在學校真的有問題或是寫聯絡簿,告訴家長孩子的狀況,家長該如何回應?

賴老師建議,第一步:要鎮定。家長聽到這些訊息,老師可能過於問題導向,描述哪裡不好,讓家長壓力很大,孩子好像是一個問題人物,很少家長可以接受這個的。

第二步:若老師表達較為負面,建議家長要鎮定後,要告訴自己說,一定有辦法幫助孩子,我的孩子有優點、有弱點,而老師所說的一切是行為的表象,孩子可能是壓力太大、適應不好、遇到困難,一切的問題,不用想成是孩子的問題,想成是適應的問題,這樣聽起來比較有力量一點。也就是要正視問題,不要逃避問題。

老師除了寫聯絡簿之外,老師會希望家長帶他去看醫生,甚至聽到老師建議要吃藥,家長如何反應?

家長要穩定情緒,相信孩子是有優點也有弱點的,有了這樣的觀點後,要了解當孩子遇到這問題,吃藥可以是一個選項。但也鼓勵家長,吃藥不是唯一的選項。適應的問題,還有很多客觀的因子,如老師、學校的困難、家長的改變,也就是適應的問題原因很多,需要進一步評估,若是需要吃藥,也不需要把吃藥議題看得太嚴重,當然要經過仔細的評估,建議家長這時可以尋找心理師協助,進行適應問題的評估與經驗分享。針對問題產生處與與解決問題的辦法。

雖然經過仔細評估,但還是有許多考量之下,要如何在不同立場下進行溝通互動?

當老師告訴你問題時,是一個互動的開始,鼓勵家長,面對老師,可以有一個心理師的陪同,去探討孩子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好處有心理師為專業人士,更客觀的去看事情,且老師對心理師比較容易了解,萬一孩子困擾與老師有關,心理師也比較容易與學校系統有對話。

心理師是如何與學校家長孩子三方工作的?

先去了解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先去釐清發生了什麼事。可能這孩子為單純動態的孩子,坐沒坐樣,東西凌亂,老師一句他就回兩三句、上課時喜歡走動,讓老師無法上課。又例如學生愛講話,有的老師,給他一個任務,去念國文課文服務同學,這是一個好的策略。若是遇到討厭寫字的孩子,心理師可以給建議老師可以怎麼解決。若老師提到要吃藥,也告訴老師吃藥有的人也沒有幫助,不是萬靈丹,吃藥一定要配合行為治療,要讓老師有合理的期待。

老師會提到要求孩子要吃藥,這個要求的背後,老師其實有個假設就是,孩子吃藥之後就可以解決問題,他要表達內心的焦慮,也期待家長替他解決這個問題。當老師提出吃藥的問題時,老師也在提出對孩子的關心,還有自己內心的焦慮、無助、疲倦。因此,可以透過大家一起協助老師,讓老師的焦慮也能減低喔!

除了用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選項?

老師可以使用平行教學法,也就是老師邊教學邊跟他們互動,老師在班級經營上,若遇到不是這麼乖的學生,老師要增加教學經營策略。老師也要正視自己,把自己的專業提升。也要讓老師瞭解到,還有很多人可以幫助老師,不只有醫生,還有陪伴資源、資源教育、特教、心理師、輔導室等。

適應困擾的學生需用到「生態治療方法」,也就是學生是活在生態當中,個人特質、情緒困擾、家長教養議題、老師對動態孩子的議題都是對孩子會造成影響的。要了解孩子這樣的問題,不是用單一的解決方式,而是要用多元多向度的面貌去了解發生什麼事,多元的去處理,學習、人際、情緒、家庭,都是可以介入的方向。比較不是單放歸咎因素,效果會非常的不好。

適度跟孩子討論用藥?

一個孩子面臨吃藥,卻不知原因,可能會抗拒。讓孩子知道藥物可以幫助他什麼,吃藥也不是唯一的協助方法;當孩子在抗拒,認為吃藥表示他是一個病人時,告訴他不見得是他有問題,而是適應問題,焦點不是只有孩子要改變,相關的人都需要作適當的調整。此外,孩子不應是無知的聽話用藥而已,而是能適度的參與這過程,包括了解用藥的意義為何。

本節目歡迎聽眾朋友來信,歡迎提出校園相關議題,我們會請來賓來回答問題。今天有一位台北的江老師來信詢問校園議題,她說:我是一位國小老師,在學校任教多年,也帶過一些過動的孩子。目前遇到一位孩子,在學校坐不住、愛講話、作業不寫、容易跟同學起爭執,情緒來的時候,會推倒桌子還要打人,懷疑孩子有特殊狀況,想跟家長溝通,但家長不相信反而責怪老師後,卻置之不理,我想要再提,卻擔心引起家長的反彈,請問我該怎麼做呢?

這是遇到不想面對的家長。簡單的說,這是關心與防衛的問題。老師可能要想,這個家長可能不是第一次被告知孩子有問題的狀況了。雖然老師會多次寫聯絡簿告知小孩狀況,但是家長卻也很無助,也不知道可以怎麼辦,當家長越沒有指望時,就會產生對立。這時老師要很謹慎,要用積極的角度告訴家長孩子狀況,比方說,跟家長這樣說:「這位媽媽,自從接你孩子後,我長期在觀察他,我發現某些點如何如何幫助他後,非常有效果,其實他感情很豐富,有次我請他吃東西後,他就對我很好--(也就是讓家長感受到老師是有實際在了解與關心孩子的),我在想你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協助,這樣能變得更好,或需要學校更多的資源,如可以透過學校心理師的幫助,來陪伴這位孩子。」這時家長可能就會告訴你很多他的心聲,這時他就把老師變成隊友了,也就是說老師也要學習如何跟家長搏感情,在教學上也會助你一臂之力的。


arrow
arrow

    counselor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